“荣誉是压力也是动力,我要以翻篇归零的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面对众多荣誉,王盛依旧淡定。
为了法治理想:默默耕耘、倾心奉献
2000年,王盛从浙江大学法律系毕业,怀着对法律的信仰、对检察事业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考入台州市检察院,开始了他的检察人生。
参加工作以后,王盛刻苦钻研业务,除本专业法律知识外,证据学、法医学、会计学、刑侦技术等凡是与检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他都融会贯通、熟记于胸。王盛还虚心向老同志学习,积极办理各类疑难复杂案件,通过办案实践来磨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渐成长为办案骨干。办案实践,让王盛充分认识到公诉人责任的重大,他时刻告诫自己:质量是案件的生命,必须把经手的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外人看来,公诉人在法庭上唇枪舌剑,风光无限。事实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几百字的起诉书背后,可能就是一部长篇小说体量的证据材料。有时候,王盛需要连续出庭一周,每天读七八个小时的证据材料,以至于庭审结束后,他再不愿多说一句话。
有一次,王盛埋头审查案卷材料,突然遇到一个疑问,想和同事讨论一下,他急匆匆地走出办公室,却发现同事的办公室关着门。“难道他开会去了,怎么没叫上我?”他正想打电话,抬头一看发现窗外夜色已浓,再一看手表,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
至今,同事孙婷婷仍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一幕:王盛微微低头,一手拿着卷宗,一手捂着腰,在单位长长的走廊里挪步。谁能想到,那时他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一出院就来上班了。
2007年王盛被检查出肾部有囊肿,当时情况并不严重。医生说,只要接受一个约30分钟的小手术,一星期就可以康复。由于办案任务重,王盛当时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晃3年多,到了2010年,王盛常觉得腰部难受,就到医院检查,医生一看检查报告,表情立刻变得严肃。原来王盛的肾部囊肿已经溃烂,如果再不及时治疗,腹腔很可能感染从而危及生命。做了手术以后,王盛在病床上躺了十多天,每天他都惦记着手头案件的审查起诉期限。一出院,王盛就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
16年多来,王盛累计办理各类案件700余件,没有发生一起错案。王盛和他的同事们平均每年保持50到60件的办案数。
王盛不仅是单位里的办案大户,同时也是业务线上的佼佼者,多年的业务学习、办案实践,练就了王盛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力,在系统内外都有良好的口碑。虽然王盛也就40岁,但单位同事都称他“老王”。
“其实王盛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来说,都算不上‘老’,之所以大家喜欢叫他老王,是大家对他业务水平的充分肯定。”王盛所在的公诉一处处长俞宙红这样说道。
为了公平正义:细致入微、孜孜以求
依法指控犯罪,是公诉人的一项重要职责。守护正义,更是王盛在履职中的不懈追求。
“办案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放过一个疑点,就可能放过一个犯罪分子。”这是王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2013年10月25日,温岭发生了一起患者持刀杀害医生的案件。凶手连恩青持事先准备的尖刀,追捅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生王云杰和其他两名医生,造成王云杰医生死亡,另两名医生一重伤,一轻微伤的严重后果。
案发后的48小时,以王盛为组长的台州市检察院办案组提前介入案件侦查。
这个案件媒体关注,举国震惊。王盛知道,必须尽快把事情调查清楚,将凶徒绳之以法,还被害人一个公道。
查阅案卷过程中,王盛和办案组成员发现,医院对连恩青进行鼻部治疗时是否存在过错,这一事实并没有查清。而这恰恰是关系到连恩青作案原因以及医院方有无过错的一个关键性事实,将会对连恩青的量刑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查还是不查?”王盛自问。追查这个事实将会影响办案进度,引起舆论猜疑,万一发生意外,责任就大了;如果忽略这一情节,可以快速结案,压力会小很多。王盛内心有过瞬间的犹豫,最终对真相的追寻和对公正的执着战胜了对个人责任的担忧,王盛决定必须查清这个事实。
于是,针对连恩青提出的多张CT片数据不一致、怀疑医院造假等问题,王盛多次走访相关一声,并在医院CT室蹲点求证。
“事实都这么清楚了,还要查这查那,这个检察官真多事。”有人开始背后议论,但王盛没有动摇:“任何人的权利都要得到尊重和维护,不管他是犯罪嫌疑人还是被害人。事实必须查清,这是正确办理案件的基础,也是公诉人的职责所在。”
王盛和同事反复观察和记录CT片数据的变化,他们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就连医生都被感动了。经过大量的调查和求证说明,连恩青对医院及医疗结果的怀疑,是他个人因为专业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误解。
全面掌握案情后,王盛开始拟定起诉书,每一个词、每一个表述都反复斟酌,力求精准。法庭上,他通过详实的证据展示和严谨的分析说理,揭露了连恩青残忍的犯罪行为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他不是一个维护患者利益的“英雄”,只是一个偏执、冷漠、自私的杀人凶手。最终,连恩青得到应有的制裁。
“对这起案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件事,一是我们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客观地查清事实,还原案件真相的做法得到了社会认同;二是我们平等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案件平和的处理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回忆起当时,王盛深有感触,他认为该案顺利、准确结办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尊重权利,查明事实,维护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对老百姓来说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办案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这是老百姓心中的公平正义。”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汪瀚也深深认同王盛的观点,他认为检察干警只有把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担当重任、不辱使命。
2009年下半年,特大电信诈骗系列案件摆在了王盛面前。该案涉及浙江、广东、四川、北京等20多个省、市,受害人超过300人,涉案金额2200余万元。
面对叠起来有一人多高的证据材料,王盛没有退缩。为准确核对每名受害人被骗的金额,他找来所有相关的银行账本,将自己埋在叠起来一人多高的案卷里逐笔核对,银行账本摊满了整张桌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王盛逐笔落实:这笔钱是从哪个受害人的账户转出,汇入犯罪嫌疑人持有的哪个账户,又是从哪一台ATM机上取出的。
两三个小时下来,累得额头直冒汗。在大半年的时间里,王盛几乎没有休息天,白天满脑子都是数字、金额,晚上做梦也在核对。最后,他终于完成了长达88页、6万多字的起诉书。
“如果一个数字错了,整个案件就错了,尽管不会影响到定罪,但会影响到量刑。”王盛说。那段时间,王盛连梦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数据。一翻开案卷,他就知道这张银行卡在银行账册的哪一页,一看到犯罪嫌疑人的名字,他就知道是哪一个犯罪集团的。
后来,连犯罪嫌疑人都在庭上感叹:“我自己都不清楚这些钱是从哪个人手中诈骗来的,没想到你们一笔笔搞得这么清楚。”
近两年时间里,他经办了一系列的此类电信诈骗案件,由于工作量大,有办案期限要求,基本上没有双休日。
王盛还有一双“火眼金睛”,擅长通过审查、对照被告人的前后供述、被告人之间供述的差异,发现矛盾点一查到底。
在办理任雪波等19人贩卖毒品案时,王盛发现可能还有其他人参与贩卖毒品犯罪。于是,他巧妙利用各犯罪嫌疑人急于减轻或推脱罪责的心态,让其充分供述,相互对照,发现确实还有漏犯。
王盛果断向公安机关提出追诉意见,并通过各种途径监督落实抓捕措施,将遗漏的万光辉等5名被告人追诉归案。最终,5名被告人中,1人被判处死刑,1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另外3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13年、8年。一起案件追诉这么多人且全部判处重刑,这在台州还属首次,他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事后,同事纷纷给他点赞:“王盛,你捕到的‘漏网之鱼’可都是鲸鱼级的啊。”
为了百姓冷暖:换位思考、人文关怀
王盛出生于普通劳动者家庭,坚强质朴的父母让他养成了自强独立的性格。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让他对普通百姓充满了质朴感情。
情与法,并非冷冰冰的对立,正因为此,法律才有温度。这样的理念,在王盛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004年,王盛办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当时,林某只有20岁,判刑之后他并未真心服法,反而对司法机关心存怨念,在服刑期间因再次伤人而被换押到了新疆的监狱。
两年后,王盛意外地收到林某的来信,诉说他这几年的服刑经历。王盛意识到,对方应该是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才会提笔写这封信,他决定回信,对林某进行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导。王盛和他通了6次信。一开始林某字里行间仍流露出对这个社会的恶意和仇恨,到后来他说,“如果不是你将我绳之于法,我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了。”8个月来真诚的沟通使这个小伙子重拾了人生的信心。他在信中对王盛说“我要感谢你,也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2011年,台州发生一起凶杀案:两名酒店保安残忍劫杀了一对年轻男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王盛又一次成为主办检察官,最终,法院将两名凶徒判处极刑。
半个月后的一天,一名被害人的父亲气冲冲地走进了台州市检察院控申处。认为检察机关对两名保安所控的罪名不准确,坚持讨要说法。控申处工作人员无奈之下,打电话向王盛求助。本来王盛没有向当事人解释的义务,但几分钟后他就赶到了接待室。
王盛和这位悲痛欲绝的父亲促膝长谈,一边抚慰他的情绪,一边耐心解释法理。一个多小时候,这位父亲眼角淌着泪水,用颤抖的声音说:“虽然我还是很痛苦,虽然我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但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后的日子还很长,我必须向前看……”
2014年5月,因感情纠葛发生口角,贵州人江某一怒之下杀死了妻子。一起事实清楚的命案,却让王盛真切感受到情与法发生矛盾时的纠结:于法,江某必须接受制裁;于情,夫妻俩9岁和5岁的儿子,今后只能由70多岁的奶奶抚养,未来之路充满艰辛。
抱着为两名孩子着想的想法,王盛决定为两个孩子申请司法救助,经过一番奔波,他终于申请成功,把最高额度的司法救助金送到孩子家。当把钱交给这个不幸的家庭时,他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份“心意”,悄悄塞给了对方。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给需要帮助的人更多的关怀。法律的正义也应该有温暖的底色!”王盛就是这样一个古道热肠的人。
在王盛出色业绩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他背负的压力和伤痛。但王盛都用宽阔的胸襟去包容,用阳光心态去面对。
2009年,王盛刚出生三个月的儿子被确诊为脑瘫,一家人陷入绝望。2010年,王盛的母亲因患癌症住院治疗,父亲又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然而,忙于工作的王盛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家人。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工作上倾注的精力多了,对家庭的照顾必然就少了,但家人并没有因此埋怨我,却给了我浓浓的亲情。我感谢家人的理解,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工作成绩。“为了他们的微笑,为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我将一路前行!”王盛满怀深情地说。